伤寒论四大名方(医圣张仲景简介)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疗保健 时间:2023/11/10 阅读:243 评论:0

一、张仲景之《伤寒论》有什么价值

《伤寒论》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急性传染病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对急性传染病诊治的丰富经验。由于仲景注重理、法、方、药的契合,选录的方剂又多实用有效,故本书有着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深远影响,至今仍为国内外医学家临床治疗的依据和研究的课题。

二、医圣张仲景简介***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倡“六经分证”和“辩证论治”原则,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张仲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当时的读书人都想着如何当官,不关心民间疾苦,张仲景很瞧不起这类读书人。当时迷信盛行,人们有了病不去求医而相信巫师作法可以治好病。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为此,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本事,几年后便在乡里为人治病。汉灵帝时,张仲景被选***做官,一直做长沙太守。他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面积流行,很多人得病去世。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下决心要找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他总结自己给人治病的经验,对伤寒病的各种症状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细心地询问病人伤寒病发病的原因和服药以后的各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伤寒的诊断、治疗、用药的方法。他认为伤寒病从初起到病危,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需要让他出汗,有的病人则不能出汗;有的病人应当让他下泻,有的病人则绝对不能下泻;有的病人可以用针灸,有的病人则千万灸不得。>>张仲景说:“如果不应当发汗的病人服了发汗药,那就会使病人的津液枯竭,断送性命;应该发汗的病人不让他服药把汗发出来,那就会使病人的毛孔闭塞,窒闷而死。不应当泻下的病人服了泻下药,会使病人开肠洞泄不止而死;应当泻下的病人不服泻下药,就会使病入腹胀烦乱,浮肿而死。不当灸的病人一灸,就会使病人火邪入腹,加重其烦恼而死;当灸的病人不灸,会使病人经脉阻塞,无法消散而死。”总之,给人治病必须弄清楚病人起病的原因,病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服过什么药,只有把这种种情况全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为了要弄清楚病人的全部情况,张仲景反对当时医生治病时墨守成规而又十分草率的做法。他说:“人命关天,治病救人必须谨慎。”张仲景给人看病,很好地运用了早在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是观察病人的气色,闻是细心听病人说话和呼吸的声音,同时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饮食大小便等情况,切是由轻到重地按病人两手的脉搏。张仲景认为只有很好地运用四诊法,并且把通过四诊得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的结论,从而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开出对症下药的方剂。>>张仲景通过长期的行医生涯,仔细研究,已经能够根据四诊法分辨病人的症状是阴症,还是阳症;病在浅表,还是已经深入脏腑;是虚症,还是实症;是寒症,还是热症。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被称为中医诊断学的八纲。四诊八纲辩证施治的理论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除了伤寒病以外,张仲景对其他疑难杂病也下了很大功夫去探求治疗方法。杂病的范围很广泛,大致上以内科病为主,也包括妇科、儿科和外科等疾病。张仲景治病不一定都给病人用内服药,也经常采用针灸、温熨、药摩、浸足、吹耳、喷鼻等等治疗方法。他认为对于一些疾病来说,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也许会比内服药更好。>>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他说,预防疾病的方法是饮食有节,劳逸适当。能做到这两条,基本上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了。>>张仲景一边行医一边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记录下许多有效的方剂。他撰著了一部《伤寒杂病论》把医治伤寒病的方法告诉大家。后来,的名医王叔和,在仔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专门分析伤寒病的病理,提出治疗方法,附有治疗的药方。《金匮要略》则是治疗各种杂病的药方汇集,这两部医书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张仲景以他自己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三、为何张仲景的"伤寒论" 以伤寒为名

伤寒二字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讨论广义伤寒的。

四、东汉名医张仲景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

其中,董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华佗有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传说,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华佗字元化)来称誉医者;而张仲景则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

虽然被后世尊为“医圣”,但关于张仲景的生平在《后汉书》及《三国志》中均无记载,以致于有人怀疑是否确有其人。

根据研究,张仲景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这是无可否认的。

关于张仲景的资料,除了其著作《伤寒论》自序中题为“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之外,三国至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曾提到“仲景垂妙于定方”,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自号抱朴子的葛洪则说“仲景穿胸以纳赤饼”,过于简单的言语,使人们无法详细了解张仲景的事迹。

直到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才开始对张仲景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甘氏的这段话,其原始材料不知出于何处,但此后言仲景者多本于此,至今人们仍持此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张仲景的生平事迹逐渐变得明朗。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大约生于公元148年,卒于219年)著名医学家。

在研究医学书籍之余,他还体悟到要想掌握济世活人之术,就离不开名医的传授:扁鹊得长桑君之真传,仓公得公乘阳庆的秘籍,医术才大为长进。

于是,张仲景决定拜师。

当时,同郡名医张伯祖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性格沉稳,刻苦钻研医学。

每次给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

经他治疗的病人,基本都能痊愈,因而很受尊重,也令张仲景十分佩服,于是决定拜他为师。

伤寒论四大名方(医圣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制作,从不怕苦怕累。

张伯祖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行医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张仲景。

学业初成的张仲景不断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救死扶伤,名声渐起。

然而,他深感医术无涯,浅尝辄止必定一事无成。

于是他一方面继续读书实践,一方面坚持搜求名医之长,哪怕一个有效的药方或治疗方法,他也不放过。

要知道,当时的医生是各承家传之技,秘而不宣,又多以门户之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博采众术,以广己学,谈何容易!但张仲景知难而进,不求名利,继续寻药方、访名医。

当时襄阳有个“王神医”,擅长治疗疮疤。

张仲景背负行囊,跋涉数百里,赶到襄阳拜师学技。

来源:月读(2020年03期)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9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