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是什么(霍乱简介)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疗器械 时间:2023/11/15 阅读:188 评论:0

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时候出现了霍乱

霍乱病传入中国,使用了传统的霍乱病名。早在《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症全书》序中所言:“嘉庆庚辰(1820年)秋,人多吐泻之疾,次年辛巳更甚剧”。又云:“此症始自广东,今岁福建台湾,患者尤甚”。余云岫在《流行霍乱与中国旧医学》一文中考证,中国之有霍乱,约在1817年,由印度经陆地传入,此前虽有记载,皆不能确定为真正霍乱。对此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1817年的传入没造成特大流行,可从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1817年由印度源起造成世界大流行时,霍乱就传入了中国,故首次传入应从1817年算起。日本井村哮全也支持余云岫的观点。对于霍乱,我国似乎还有更早的记载,如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涂绅的《百代医宗》一书中记有“嘉靖甲子(1564年),人多患此疾,自脚心麻至膝上者,不胜其数,死者千万矣”。后世医生据此对霍乱有“麻脚瘟”的病名。医史学家陈邦贤认为,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记述霍乱的症状有吐利、腹痛、手足冷、烦躁、干呕、转筋等,似已认识此病。

在世界霍乱的七次大流行中,我国每次都是重疫区,并且在两次流行的间期也患者不绝,病毙者甚众。据伍连德《中国霍乱流行史略及其古代疗法概况》记载:“自一八二零年英国用兵缅甸,一旦霍乱流行,直由海道经缅甸达广州,波及温州及宁波两处,以宁波为剧。次年,真性霍乱遂流行于中国境内,由宁波向各埠蔓延,直抵北平、直隶、山东等省。一八二六年夏由印度传入中国。又自一八四零年由印度调入英印联军,遂造成第三次之霍乱流行”。陆定圃《冷庐医话•卷三•霍乱转筋》中说:“嘉庆庚辰年(1820年)后,患者不绝”。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瘟毒吐泻转筋说》中也说:“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死亡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币施棺,月余之间,共数十万金”。在清代,以光绪十年(1888年)流行最盛。在民国时代,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霍乱流行最广,波及城市达306处,患病者达10666人,死亡者达31974人。

霍乱传入我国后,因不知病源,医生则据症状名病和预防。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称此病为“吊脚痧”,同书又以付题称为“麻脚瘟”,田晋元则在所著《时行霍乱指迷》一书中,称为“时行霍乱”。民国初年,也有据英语者称此病名为“真霍乱”。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在法定文献和教科书中便称此病为霍乱,而不再称“真霍乱”和其他病名了。在王孟英所著《霍乱论》中,提出在春夏之际,在井中投以白矾、雄黄,水缸中浸石葛蒲根及降香为消毒预防之法。

霍乱虽然与《伤寒论》之霍乱病源和轻重不同,但运用《伤寒论》的辨证和方药,如用理中汤、四逆汤等却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就明确指出以温经通阳之药为治。这一观点,历代以来虽有徐灵胎、王孟英等人反对,谓霍乱属热不可以热药疗治,但从病证有腹痛、米泔样便、手足厥冷等一派寒象来看,用姜附四逆辈方为契合,这也为实践所验证。当年章太炎先生就指出,四逆汤之疗效,和西医的樟脑针、盐水针(补液)效果不相上下,而且原理也相同。在当代,治疗霍乱的几大原则不外乎是输液或口服药物以补充水及电解质,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呋喃唑酮、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治疗并发症和对症治疗。运用中医药治疗霍乱是值得重视的,早在《内经》的运气学说中,就指出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与某些疾病流行相关。1951年,郁维对上海1946~1950年霍乱流行的研究,证实了霍乱流行与大气的绝对湿度有关。

1961年的埃尔托型霍乱,也曾出现于我国广东沿海,后曾波及二十余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一定的危害。而1992年于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流行的霍乱,已经证实是埃托型的变型所致,该菌定名为0139。现已波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我国香港及欧美等地,我国1993年在新疆首先发现0139,5年多时间报告300余例,仅占同期爱尔托病例的0.5%。目前,在发展中国家霍乱的流行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问题。1997年霍乱在扎伊尔的卢旺达难民中大规模爆发,造成7万人感染,1.2万人死亡。这证明,霍乱仍是灾难性的,这也说明第7次流行还没结束。

二、历史上的霍乱是什么病

霍乱病由病菌引起、由不洁饮食传染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剧烈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因为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据历史记载,霍乱共有7次大流行。第一次始于1817年,当时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在1826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第三次大流行,它漂洋过海,1832年抵达北美。

霍乱是什么(霍乱简介)

20年不到,霍乱就成了"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到1923年的百余年间,霍乱6次大流行,造成损失难以计算,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800万。

1961年后霍乱又开始第7次大流行。这次起于印度尼西亚,然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1970年进入非洲,百年不见霍乱踪影的非洲从此深受其苦。

扩展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说,2001年非洲霍乱患者占了全球的94%;1991年霍乱袭扰拉丁美洲,一年内就有40万人发病并有4000人死亡,仅秘鲁经济损失就达7.7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霍乱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它是对全球的永久威胁,并说"威胁在增大"。霍乱之所以多年后卷土重来与环境恶化、卫生设施落后、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比如1991年秘鲁霍乱肆虐,主要在于它缺少清洁饮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乱

三、霍乱疫情是什么意思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

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高峰期在7~8月间。注意卫生,避免握手及不必要聚会,注意饮用水烧开,不吃凉拌食物等,并且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染病。

甲类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上述规定以外,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认为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霍乱疫情

四、霍乱是什么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这两种霍乱弧菌的血清型能够引起疾病暴发,大多数的疾病暴发由O1型霍乱弧菌引起,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可引起轻度腹泻,但不会造成疾病流。

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我国2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俗称2号病,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是霍乱的病原体,其主要致病因素是霍乱毒素,是一种染色体调控的、不耐热的肠毒素。

在自然情况中,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霍乱通过粪-口传播,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居住拥挤,卫生状况差,特别是公用水源是造成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不常见。

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消灭食物中的霍乱弧菌,但在胃酸降低或摄入大量的霍乱弧菌时,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环境有利于霍乱弧菌的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扩展资料;

预防霍乱;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EL-Tor生物型抵抗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鲜鱼,贝壳类食物上存活1~2周。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5分钟。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煮沸1~2分钟。

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病愈后一些患者可短期带菌,一般不超过3~4周,真正的慢性带菌者罕见。霍乱大流行至今仍未平息,因此,霍乱被列为国境检疫的传染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乱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17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