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仁是不是栀子(中药栀子)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药新闻 时间:2023/11/13 阅读:167 评论:0

一、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味道相对来说是比较苦的,有着清热解毒、除烦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烦闷等一系列上火的症状。

栀子的味道相对来说是比较苦的,有着清热解毒、除烦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烦闷等一系列上火的症状。

中药栀子特点

中药栀子属于灌木植物,高度为0.3-3米,叶子呈现对生的状态,叶子的形状为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等,上面叶子的颜色为亮绿色,下面的颜色比较暗。

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可以用于火热症,以火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可见心烦郁闷、燥扰不宁、目赤肿痛、胃脘灼痛、恶心呕吐、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病症。

2、可以用于肝胆湿热郁结引起的黄疸、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火热旺盛,迫血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热出血证及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

中药栀子禁忌

1、肠胃不适、体质为寒凉的人不可以食用,因为栀子也为寒性,如果肠胃不适的人食用的话,会导致出现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的现象。

2、在生理期的女性不可以食用,因为栀子会导致月经异常,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所以这些患者都应避免应用栀子

二、栀子功效和作用

栀子功效和作用

栀子功效和作用。相信大家对栀子并不陌生,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栀子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栀子功效和作用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栀子功效和作用1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1、泻火除烦

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泄热利湿

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栀子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禁忌人群:脾虚便溏者忌服。

栀子的基本介绍

栀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采收和储藏: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栀子功效和作用2

栀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1、清肺止咳

栀子茶是一种味苦性寒,能入肺经的中药养生茶,人脉冲泡饮用以后能清肺降火也能止咳化痰,它对人类因肺热肺燥导致的咳嗽气喘以及痰多等症都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气温变化频繁的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栀子茶还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预防流感发生。

2、清热凉血

栀子本身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材,人们用它制成栀子茶泡水喝,能清除身体内的热毒,也能起到清热凉血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因血热导致的肠风下痢和血热妄行都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疮痈肿痛或者鼻衄时,多喝一些栀子花也能让人体出玑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3、润肠通便

栀子茶还能让人体吸收一些纤维素和挥发油,他们对人类肠道能产生明显刺激,不但能促进肠道中消化液分泌,还能加快大肠蠕动,能缩短人体排便时间,经常冲泡饮用栀子茶能预防缓解便秘,也能清肠排毒,更能降低直肠癌和痔疮的发病率,对维持人类肠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栀子茶的禁忌

栀子茶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养生茶,生活中那些本身就是寒性体质或者脾胃虚寒以及经常腹泻便溏的人是禁止喝栀子茶的,不然会让他们身体出现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症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栀子茶还禁止与其他寒性食品搭配在一起食用,不然会让人体吸收过多的寒性成分,也会让人们出同腹痛或者腹泻的不良症状。

栀子功效和作用3

栀子果的功效与作用

1、栀子果能治肝炎

栀子果有很好的利肝功效,对人类的肝炎特别是急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它能清热利湿,也能解毒凉血,平时把它煎制以后服用,能让人们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症状很快减轻,而且它也能用于人类肾炎水肿和口舌生疮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

2、栀子果能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是栀子果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活血也能通络,平进能用于人类扭伤和肿痛等不良症状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栀子果研成粉末状,然后加醋调匀,一起入锅煮成糊状,降温以后直接外敷在肿痛的部位上就可以,人们关节疼痛时可以把栀子果研末以后加白酒调匀,然后外敷,也能起到明显的止痛作用。

3、栀子果能止血

止血也是栀子果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对人类的吐血、便血以及下血和损伤等多种出血类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直接取适量的栀子果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连用三到五天,出血症状就能基本消失。另外板子果还能治疗烫伤,平时需要时可以把栀子果研粉末加麻油调匀,直接外敷,就能消肿止痛,还能促进伤口愈合。

三、中草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栀子(《本经》)

【类别】果实类

【异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

【植物形态】山栀(《药性论》),又名:林兰(《谢康乐集》)。

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栀子花根)、叶(桅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4.5厘米,粗0.6~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

主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栀甙。

【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

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家兔总输胆管结扎后,口服栀子水提取液则血中胆红素减少,用药愈多,减少愈显著(如结扎后每隔24小时口服1次,则结果甚为明显),尤其连续服用适量药物以后结扎,所得效果最佳,醇提取液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但较水提取液作用稍弱。桅子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2小时血中胆红素较对照组稍增加,6小时后较对照组低,24~48小时后明显减少,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在总胆管结扎的家兔,注射醇提取液,24小时末梢淋巴液中胆红素减少,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栀子可用于胆道炎症引起的黄疸。

②镇静、降压作用

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③抗微生物作用

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栀子醇提取液对家兔及大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去羟栀子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毒性】小鼠急性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27.45克/公斤,皮下注射为31.79克/公斤,与镇静有效量比较,安全指数较小。

【炮制】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山桅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酸,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功用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③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④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偏方调查资料选编》)

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⑾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⑿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⒀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⒁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⒂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⒃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⒄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偏方》)

⒅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⒆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⒇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1)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22)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23)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4)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5)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26)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27)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29)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31)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②治疗扭挫伤

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治疗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1~1.5厘米为宜。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间隔2~3天换药。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1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

③用于止血

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②《丹溪心法》:"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入所不知。亦治痞块中火邪。""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着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

③《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④《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⑤《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⑥《本草通玄》:"仲景多用栀子茵陈,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古方治心痛,每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不得下降者设也。(若)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栀子,属寒者何以堪之。"

⑦《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⑧《得配本草》:"山栀,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⑨《本草思辨录》:"栀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心烦或懊憹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室者为实。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任受则吐。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然则栀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栀子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伏,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齄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提醒您:栀子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四、中药栀子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栀子仁是不是栀子(中药栀子)

《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栀子花的食用方法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人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入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栀子花鲜汤

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盛人汤碗中。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花茶

将花朵哄干后冲饮。方法是将花苞或初开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摊成薄层,以文火或考箱烘干。哄干时要不是翻转,以使受热均匀。哄干后放在密封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冷藏。饮用时直接用热水冲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腌制蜜饯

将花瓣以盐搓揉后,以冷开水洗净、沥干,以花瓣与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

凉拌

先以盐渍,通常将花瓣以盐搓揉后,放入容器内,食用前取出,以白开水冲去盐分,加入一些调味料,如麻油等。余烫的时候,为避免变色,应尽量减少时间。将花朵投入热开水后,迅速取出。

油炸

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面糊,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14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