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石蕊功效(石蕊是什么)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药招商 时间:2023/11/09 阅读:194 评论:0

一、石蕊的主要成分

石蕊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5.0—8.0之间。石蕊起指示剂作用是由于石蕊中含石蕊精(C7H7O4N)的原因。

常用的石蕊试剂是石蕊精的水溶液。

二、石蕊是什么颜色

石蕊

蓝紫色粉末。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地溶解于水而显蓝色。石蕊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5.0—8.0之间。石蕊起指示剂作用是由于石蕊中含石蕊精(C7H7O4N)的原因。其原理是石蕊也是一种弱酸

在中性溶液中:[HZ]=[Z-]

在酸性溶液中:由于[H+]则大,平衡向左移,溶液呈红色。

在碱性溶液中:由于[OH-]增大,平衡右移,则溶液呈蓝色。

[石蕊试液的配制](1)先用热酒精溶解去除杂质,把酒精倾去。(2)加水溶解石蕊,搅拌、静置、过滤。(3)滤液稀释至1%即得石蕊试液。

石蕊(shirei)(Cladonia)地衣门、石蕊科中的石蕊属。种类多。

地衣体壳状至鳞片状,并从地衣体上长出空心的果柄,不分枝或具多分枝。子囊盘生果柄顶端,子囊盘网衣型,子囊孢子单胞型,无色,椭圆形。土生或生于腐木或岩石表土上。

广布于全国各地

石蕊在医药和化学试剂方面,有重要价值。有些种类可提取抗菌素,如雀石蕊、软石蕊、红头石蕊、粉杆红石蕊、粉杯红石蕊等;有些种类可提取石蕊试剂,如石蕊、鳞片石蕊、杯腋石蕊、喇叭石蕊等。

酸性物质把试液变红

石蕊和酚酞都是酸碱指示剂,它们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石蕊(主要成分用HL表示)在水溶液里能发生如下电离: HL红色 H+ L-蓝色

在酸性溶液里,红色的分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显红色;在碱性溶液里,上述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蓝色的离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显蓝色;在中性溶液里,红色的分子和蓝色的酸根离子同时存在,所以溶液显紫色。

石蕊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变色范围是pH 5.0~8.0。

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是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其颜色是否变化,取决于溶液的pH大小。我们通常说的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只是一种粗略说法。其实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有一定的变色范围,参看图。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H+和OH-,pH的大小决取于溶液H+浓度和OH-浓度的关系。

H+浓度=OH-浓度 pH=7溶液呈中性

H+浓度>OH-浓度 pH<7溶液呈酸性

H+浓度<OH-浓度 pH>7溶液呈碱性

在酸溶液中,H+浓度>OH-浓度,故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于水后,使得溶液呈酸性,如KHSO4溶于水,会发生以下电离:

在KHSO4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pH<7。故应该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不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或弱碱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或弱碱性溶液”。

三、石蕊的化学式

石蕊的化学式:(C₇H₇O₄N)n

石蕊是一种蓝色色素,分子式(C₇H₇O₄N)n,常用作酸碱指示剂(pH指示剂)。是石蕊试纸的原料。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石蕊本身是酸性的,变色范围是pH值4.5~8.3。pH低于4.5时显红色,pH高于8.3时显蓝色,颜色变化不很明显。石蕊不适合作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扩展资料

来源

可从多种地衣类植物中提取。地衣也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真菌和光合藻类共生的生物体。颜岩石上的地衣会分泌有机酸,有机酸会分解岩石,产生土壤。因此一般认为地衣对早期陆地环境来说很重要。

喇叭粉石蕊,高度1到4公分。这种地衣的茎呈杯状,里面有产生孢子的构造石蕊是地衣的一种。

石蕊在医药和化学试剂方面,有重要价值。有些种类可提取抗菌素,如雀石蕊、软石蕊、红头石蕊、粉杆红石蕊、粉杯红石蕊等;有些种类可提取石蕊试剂,如石蕊、鳞片石蕊、杯腋石蕊、喇叭石蕊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蕊

四、石蕊是什么

石蕊:是一种有机酸,从地衣类植物提取得到,组成复杂。其酸式为红色,碱式为蓝色,故在酸性溶液中,主要以红色的酸式分子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主要以蓝色的碱式离子形式存在。室温时,它的变色范围是pH5.0(红色)~8.0(蓝色)。试液的配制方法是1g石蕊溶于50mL水中,静置一昼夜后过滤。在滤液中加30mL95%乙醇,再加水稀释至100mL。

石蕊属

(Cladonia)地衣门,子囊衣纲,石蕊科。植物体两形。初生地衣体壳状或鳞片状,水平扩展,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体(又称果柄、假果柄或子器柄)从初生地衣体上长出,直立,单一或分枝,呈圆柱状,中空,表面粗糙。顶端常膨大为喇叭状,称柱杯或杯。共生藻类为共球藻。子囊盘(又称子器)顶生或着生在杯的边缘。呈红色或暗褐色。分布广泛。常大片丛生在高山荒漠、苔原及极地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极耐干旱和寒冷。寒地动物驯鹿等秋冬两季的重要饲料“驯鹿苔”,主要为石蕊属中的石蕊(C.rangiferi-na)和雀石蕊(C.stellaris)。据《中国地衣植物图鉴》(吴金陵编著)记载,我国常见的石蕊属地衣有30种。石蕊为传统中药,在南北朝时,梁陶宏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已有石濡(即石蕊)“可明目益精气”的记载。在明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谓“石濡有生津润喉,解热化痰”之功效。由石蕊中提取的色素,是制作石蕊试纸的原料。另外,石蕊还可作提取抗菌物质松萝酸的原料。

众所周知:石蕊是一种化学指示剂,用于检验溶

液的酸碱性。但是,当我们今天轻而易举地使用石

蕊试剂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时,你可知道是谁把这

原本十分棘手的难题变得如此简单的呢?石蕊试剂

又是如何制得的呢?

化学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者有机碱,其

共轭酸碱具有不同的结构,且颜色不同。当溶液的

pH发生改变时,共轭酸碱相互转变,从而引起溶液

的颜色变化,即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起因于溶液的pH

的变化,因为pH的变化引起了指示剂分子结构的

改变,因而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指示剂的变色是

在一定的pH范围内进行的,不同的指示剂,各有不

同的变色范围。

石蕊(L itmus)是一种弱的有机酸,相对分子质

量为3300,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

构的改变而变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随着溶液酸

碱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变化:在酸性溶液里,红色的分子是其存在的主

要形式,使溶液呈红色;在碱性溶液里,石蕊水解发

生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蓝色的酸根离子是其存在

的主要形式,故使溶液呈蓝色;在中性溶液里,红色

的分子和蓝色的酸根离子共存,因而溶液呈紫色。

其实,石蕊试剂(L itmus reagent)是从一种叫石

蕊地衣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石蕊地衣( litmus li2

chen)生长在中高海拔向阳的岩石上,植株矮小,但

能通过其分泌的地衣酸促进高山岩石的逐渐风化、

解体,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石蕊作为化学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英国

化学家、物理学家波意耳( Robert Boyie, 1627-

1691)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如何能简便地

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曾使波意耳及其他科学家大伤

脑筋、束手无策。但有一天,问题在波意耳面前出现

了转机。

这一天,波意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

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开始做实验。可是他一不小

中药石蕊功效(石蕊是什么)

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他赶忙用清

水去冲洗,就在此时,波意耳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

红色花!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波意耳感到很新

奇,同时更感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搞个水落石出。

波意耳先把几瓣紫罗兰花瓣陆续放入浓盐酸

中,一会儿,紫罗兰花瓣也都变成了红色。他再把一

片片花瓣浸入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又用HNO3、

H2 SO4、CH3 COOH⋯⋯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

瓣全变成了红色。经过反复实验,波意耳认定紫罗

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初战告捷,但波意耳并不满足,他试图再找出用

来检验碱性的物质。他把能找到的花卉、药草、树

皮、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

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反应。终于发现:从石蕊

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能使碱性溶液变蓝。

即便如此,波意耳仍未就此止步,他想:能不能

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他试着把石

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

检验酸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

色!

问题彻底解决了。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逢酸变

红,这正是波意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从此,石

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波意耳这项

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

普遍采用。所以,我们今天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

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意耳!同时,我们

应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求真理的精

神。

石蕊除常用来制作化学指示剂外,还有多种用

途:可供药用,有抗菌作用,用于制造杀菌剂,其含有

的多糖有抗癌作用;还可供食用,并用于制取地衣淀

粉、蔗糖、酒精,也可用来提取葡萄糖;以及制成动物

饲料;并可用于提取染料———红靛;另外,石蕊地衣

对空气中的SO2等污染物十分敏感。据科学家测

定:当1m3空气中SO2的含量达到0. 23 mg时,石蕊

地衣等植物在一个月内就全部死亡。因此,在城市

和某些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一特性,把石

蕊地衣植物当作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5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