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五大危害(大肠多发息肉怎么治疗)
一、大肠多发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
【概述】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诊断】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治疗措施】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252例患者,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炎症性息肉68例,二者首次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阴性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阳性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性息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发病机理】
1.大肠息肉的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组织学分类为基础把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
这种分类,最大优点是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的发生关系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和化和化生性和癌无关,但部分可演变为腺瘤。这样分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分,指导治疗就有更大意义。
表1大肠息肉的分类
单发多发
肿瘤性腺瘤腺瘤病
腺管状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绒毛状 cardnen综合征
混合性 turcot综合征
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
错构瘤性 peutz-jephers息肉 peutz-jephers综合征
幼年征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
炎症性炎症性息肉假息肉病
增生性增生性息肉多发性增生性息肉
其他粘膜肥大性赘生物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
各类息肉的发现率文献报告差别亦大,国内报告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国外goldman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大肠最常见息肉,其发病率高达25%~80%,arthur认为在成年人,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而franzin却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性息肉的3倍,hermanek通过对6378例息肉的分析,亦支持franzin的结果。
2.大肠息肉解剖学分布
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对结肠进行明确分段。1979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将大肠区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直肠(末端91%~100%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患者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趋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左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亦越来越高。
【临床表现】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辅助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粘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1140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医师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目前治疗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组织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对于复合性息肉,由于它们不少是和腺瘤共存的,因此应进行多瘤病理检查,特别是对多部位和老年患者。即使不能做到每一个息肉都进行病理检查,也应对各个部位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材活检,以发现复合性息肉,特别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腺瘤。
http://www.511511.com/M5/200404/M500000151220040405055610812.shtml
二、肠息肉的症状是什么
何为“息肉”?事实上,但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在临床上,息肉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以大肠息肉最为多见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
那么,结肠息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首先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结肠息肉的重要原因,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少人因为忽视保健,造成进一步感染,从而引起结肠息肉。
然后是饮食不合理。饮食不合理也有可能会引起结肠息肉,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腌制食物的人,这也会造成过多的细菌、胆酸在体内发生反应,引起腺肿性息肉的产生。
再是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导致息肉的重要原因,相关数据表明,在遗传上来看,父母传给男女的概率是相同的。
最后是排便不及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忙于手头的工作,即使有便意也不排便,这也会造成粪便在体内恶化,这些粪便的粪渣和其他异物也会对肠道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进而导致息肉的产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息肉都有什么表现?
第一种表现是便血。当人体内出现结肠息肉时,排便的时候也会直接刺激直肠组织,进而导致发生炎症,因此,在排便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便血的状况。
第二种表现是便秘。事实上,结肠息肉也可能造成便秘,这也是很同意被忽视的一点,肠道组织发生感染,这会造成排便困难。
第三种表现是腹痛。有些患者在出现肠道息肉的时候,也会使得腹部出现隐隐作痛。
第四种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一部分直肠息肉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这是因为息肉引起的局部刺激。
那么,当患者出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治疗?事实上,一共有三种方法:
首先是电灼法治疗息肉。这种方法适用于高低位广基小息肉,通过肛镜、结肠镜找到息肉的位置,然后用高频电凝器对息肉进行灼烧。
然后是切除法治疗息肉。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在鞍麻下进行蒂粗或者基底宽的息肉切除手术。
最后是药物治疗息肉。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情况不太严重的患者,当患者体内的结肠息肉不太严重的时候,一般都是以药物进行控制,这也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并且主要是以抗生素和其他辅助类药物为主的。
总而言之,以上三种都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如果患上结肠息肉的话,可以考虑用这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三、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是为10%,可以用中药“理气舒肠方”治疗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日常注意
1)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
3)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
4)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四、什么是肠息肉
问题一:什么是肠息肉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仅几毫米,像小米粒一样,也有大到直径3到4个厘米的,甚至可以阻塞肠道,导致肠梗阻。息肉有单发,更常见多发,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息肉可以上千个。有些息肉根部,就是与黏膜相连的地方有长短不一的蒂,称为有蒂息肉,也有息肉弥漫生长,称为扁平息肉,或者无蒂息肉。虽然形成息肉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但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而且也只有一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积极的治疗。
我就是患有家族遗传的,一般的不会危及生命。大部分在肠镜下切除就好了,少数是多发性的,不能手术,不然会蔓延。肠息肉交流群83715994
问题二:什么肠息肉是恶性的青稞网友情提示:1:看大小:息肉增大或者息肉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恶变,如果息肉不会明显增大,表示恶变的可能性较小。
2:看外形:息肉如果出现恶变,会成分叶状。
3:看类型:如果息肉出现管状腺瘤的时候相对的癌变率相对较低。
4:看基底:如果息肉的基底较大的时候,比较安全,如果息肉头比较小容易恶发。
5:看脆性:检查的时候如果用窥器观察,会发现出血多为恶***肉。
6:是否溃疡:检查的时候如果出现溃疡就要考虑是不是恶变,因为恶变会形成溃疡。如果出现溃疡就要考虑是恶变。
问题三:结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你好!结肠息肉的病因有:
1、长期腹泻
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
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
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C者息肉的发生率减少。
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遗传
例如家族***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6、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肉或
FK1变的作用。
问题四:什么样的肠息肉易癌变常见的症状有
①便血。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
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
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肠息肉,可以分为几类?
①肿瘤***肉。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②非肿瘤***肉。患非肿瘤***肉,癌变可能性较低。非肿瘤***肉包括增生***肉、错构瘤***肉(如幼年***肉、P-J综合征等)、淋巴***肉、粘膜脱垂***肉(肛管)炎***肉。
③肠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我们定义具备一下3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
①息肉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
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问题五:什么叫肠息肉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
问题六:什么是结肠息肉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状腺瘤)最常见炎***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3遗传例如家族***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