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胎黄的病因)
一、胎黄的病因
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湿热蕴结、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
二、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初生儿病证——胎黄
【概述】
1.定义胎黄是指婴儿于出生后,全身皮肤、面目、尿液发黄为主症的一种证候。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2.发病特点胎黄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区别。
3.历史沿革
隋·《诸病源候论》:“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于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有自生下,面色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故也,经言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
明·《证治准绳》:“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状入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湿热传于胎也”。
4.范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新生儿黄疸(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及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
【病因病机】
1.病因
主要为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
2.病机
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病位在肝、胆、脾、胃。
湿热邪毒,蕴结脾胃,脾失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湿热相郁,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属阳黄之候。热毒炽盛,黄疸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急黄)。
寒湿侵犯,蓄积脾胃,脾阳受困,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胎黄。因寒湿为阴邪,故黄色晦暗,属阴黄之候。
婴儿体禀虚弱,湿热或寒湿蕴阻于内,迁延日久,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滞血郁,络脉瘀积,邪瘀蕴结而发黄。其黄色晦暗而滞,面色无华,肚腹胀满,右胁下结为包块,也属阴黄范畴。
【诊断】
1.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较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疸明显,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较迟,但持续不退,肝脾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增高。
3.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阳黄与阴黄
分类病机症状舌脉
阳黄湿热蕴于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液外泄。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汁,精神烦躁,口干善哭,大便秘结,或黄或白。若热毒炽盛,内陷厥阴,可见神昏、抽搐;若瘀热郁积,气滞血瘀,可见腹胀痞块,黄疸深而暗,唇舌暗滞等。舌质偏红,舌苔白腻或黄腻。
阴黄湿从寒化,寒湿阻滞,脾阳受困,不能化湿,胆液受阻,浸*肌肤。面目皮肤发黄,其色晦暗,精神萎靡,并见腹部胀满,恶心呕吐,食少倦怠,四肢欠温,小便黄浊,大便不实或见溏薄。舌质淡,苔白。
三、胎黄的病机
1.湿热郁蒸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黄疽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若正气不支,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
2.寒湿阻滞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出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
3.气滞血瘀部分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气机不畅,肝胆失常,脉络瘀积而致,故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成痞块。
四、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严重性胎黄,该怎么办
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严重性胎黄,该怎么办?
一些小月龄儿童的胎黄与食物过敏有关。如果明确有胎黄,就要考虑调整孩子的饮食,提供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奶粉或者避免可疑的过敏食物,这样才能彻底去除胎黄。观察大便的颜色。大便呈粘土色者,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为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严重,伴有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或消失过晚,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加重,临床表现为宝宝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宝宝出生两天后,皮肤和眼球会变黄。这时虽然有黄疸的症状,但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周后会自行消失。如果是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症状会出现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但最长时间不会超过4周。
这种疾病在西医称为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迅速消退,无需治疗。但如果黄疸相对可溶,应进行光疗和进一步检查,防止病理性黄疸。如果孩子20天后仍然是黄色,这应该是病理性黄疸。专家建议: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指导孩子的治疗。
对于黄疸高的宝宝,如果长时间不退,一般需要去医院用蓝光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黄疸。平时一定要让宝宝多晒晒太阳,多喝水,这样也能有效消除黄疸。新生儿和婴儿必须加强护理。如果他们感觉不舒服,他们应该及时去医院。希望对各位宝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