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哪些(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药政策 时间:2023/11/19 阅读:109 评论:0

一、感染性疾病有哪些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又称“传染病”,古称“瘟疫”。历史上有几次瘟疫大流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十四世纪蒙古帝国的兴起,骁勇善战的骑兵把鼠疫传播至欧洲,造成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四五百年之久,许多城市因为腺鼠疫流行而荒芜。

西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海权时代,也宣告传染病全球大流行的开始,神勇的西班牙舰队,率领八百精兵轻易摧毁数万人的阿兹特克帝国,原因何在?据考证,水手们带来欧洲大陆的传染病,在当地造成瘟疫大流行是主要的原因。十八世纪霍乱大流行,在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内,霍乱环游世界一周,原本是印度与孟加拉当地的地方性传染病,为何造成世界大流行?引起欧洲学者广泛研究:坚信瘴气说(无生源说)的学者,相信污水会带来霍乱,于是研发新式的下水道,改善当时都市的环境卫生,结果使用新式下水道的都市都没有霍乱的流行;坚信生源说的学者,用科学实验证明污水不会致病,后来巴士德更进一步成功分离出霍乱弧菌,证明是污水中的微生物造成霍乱。

虽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源说是对的,但是环境卫生的改善确实能够阻止霍乱的流行。于是这两派学者持续努力,发展为后来的公共卫生学和微生物学,大幅降低人类因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对于二十世纪人类平均余命的延长,两派学者皆有其重大贡献。微生物学家分离出成千上万种病原,根据病原的生活史研发新药加以对抗,解开古代瘟疫的神秘面纱;公共卫生学家在世界各地推动预防医学,藉着疫苗与抗生素增加族群的免疫力。今日的儿童已经不再惧怕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麻疹等疾病。

以感染性疾病演变的历史来看,人类发明疫苗与抗生素对抗传染病是近代发生的事。对于三十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微生物来说,拥有数百万年短暂历史的人类,只不过是不速之客。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当陌生的微生物入侵人体,两者的关系是敌对的,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想尽办法消灭来犯的敌人,这种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

经过长年的演化之后,微生物逐渐找到与人类的共存之道,致病能力逐渐降低,成为儿童疾病的常客,甚至最后成为“共生微生物”。因此历史上的大瘟疫,都与民族之间的贸易交流或交战有关,在中国、欧洲、印度、中东四大古文明中,南方民族因气候湿热,感染性疾病盛行,为传染病的大镕炉,造成北方民族入侵最大的障碍。然而数百年来,随着世界性战争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目前这种区域性差异在国际化都市已经消失。地方性传染病仍然在许多未开发的地区盛行,偶尔会传出大流行。

当致病微生物引起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时,就称为感染性疾病。病原在体内繁殖,或者是因为病原产生的毒素引起宿主中毒、都是由感染造成的。很多感染,临床上不会有症状或者症状十分轻微,但是感染性疾病最后的结局不外有下列四种:

(一)感染终止,致病微生物被消灭。

(二)慢性感染,致病微生物持续引起慢性炎症。

(三)带原状态,致病微生物对宿主无害,存在宿主体内,可传染给其他宿主。

(四)潜伏状态,致病微生物暂时对宿主无害,等待机会,伺机而动。

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积极方面,对于健康的个体,藉着运动、充足的营养、规律的作息、与疫苗增强个人和群体免疫力;消极方面,对于已经被感染的个体,藉着抗生素、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阻止病原继续扩散、甚至根治传染性疾病。

二、什么是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有什么区别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病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如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点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感染性疾病不仅包括了传染病,还包括了许多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如腹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尤其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在临床上逐渐发展为难治性疾病,成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巨大挑战。随着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感染性疾病科”已逐步取代了“传染病科”。

早期的传染病科经过典型的三个时段发展到今天的“感染性疾病科3.0版”。“感染性疾病科1.0版”即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科”,主要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麻疹、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2.0版”即根据2004年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SARS期间建立起来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随着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耐药菌造成的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建立能适应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和与国际趋势接轨的专业科室、培养拥有细菌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乃至感染性疾病学科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感染疾病科3.0版”应运而生。

三、有什么传染性疾病

问题一: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京东有爱卫唾液试纸)、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问题二:传染病主要包括什么我国法定传染病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通过血液或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4、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问题三: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

1、什么是传染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哪些(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本法指出,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这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反复性等特点。由于它具有上述特殊性,因而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也相当大,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传染病防治法主要是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进行预防、控制和消除等情况进行调整,保障在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2、我国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即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进行预防,依靠科学、群众进行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我国目前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监督行政处罚程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

3、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病种有哪几类?

参照国际上对传染病的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传染病的实际情况,我国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较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在预防、治疗、疫情报告、控制、监测等诸多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国家对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进行治疗。

甲类传染病,又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因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源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必须强制执行,因此又称其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又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其中有几种传染病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

丙类传染病,又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丙类传染病由于要通过科学抽样选定疾病监测区和实验室,来进行监测管理,因此又称其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另外,不属于上述规定中的传染病,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其发生、流行的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将其列入乙类传染病,还是丙类传染病,并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并予以公布。

4、什么是疫情报告人?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的规定,疫情报告人分为义务报告人和责任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包括城乡居民、机关团体、车站、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义务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附近卫生院、医院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以及时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责任报告人包括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军队系统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责任报告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

问题四:传染病有哪些危害? 1、对患者的危害,轻者引起不适,严重影响肝肾脑心肺血液等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对家庭和社会,可以传染给接触密切者,部分传染病传播极快,可以威胁全社会;

3、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环境污染。

四、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感染了某种病原体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不论病原体是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或寄生虫,它们都具有特异的基因组。人们对多种病原体的基因组已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对常见病原体的DNA组成积累了大量资料,应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杂交或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做体外DNA扩增,对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已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并可对潜伏感染或带菌者做出诊断。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29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