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分为哪两种(正常人体解刨学和系统解刨学的区别)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疗保健 时间:2023/11/19 阅读:448 评论:0

一、生物解刨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Human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变异:超出正常变动范围;

异常:超出变异范围(胚胎发生时的改变,机能的改变。),有的称畸形。

编辑本段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

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六个系统: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研究对象:器官(形态不一,位置不同,构造相近);

重点观察:位置、形态和构造。

器官的位置: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周围毗邻。

器官的形态: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人体解剖器官的构造: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骨:主要观察形态。(长骨分一体和端及其表面结构,扁骨分面、缘、角及表面结构,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结构,不规则骨分体突及其表面结构。)

关节:主要观察组成及运动方式。

肌肉:主要观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内脏器官:主要观察形态,

血管:主要观察起止及分支。

周围神经:主要观察分支分布。

中枢神经:主要观察表面结构及内部结构。

局部解剖学:按部分划分,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间的毗邻关系(八个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组织的微细构造。

胚胎学: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又称微视解剖学。

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分为:外科学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二、中国人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初步掌握人体解刨学的

上世纪50年代,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地区,考古专家发现一座上古遗址,后被命名为“大溪遗址”。在这座距今6400年~5300的遗址中,考古专家随后有了诸多发现,但其中有一件却令人不解。

在一座大溪先民的古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悚的场景:一个30—35岁的壮年男性,被六支骨镞分别从锁骨、肋骨、胸部等处刺入,精准的刺中死者的五脏六腑。

显然,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惩罚手段,但背后隐含的信息却令人不解:如果古人不懂人体结构情况,就很难实施如此精准的惩罚;如果古人懂得人体结构,这是有目的刺中五脏六腑,那么岂不是说明早在5000年前,大溪先民就掌握了初步的“人体解剖学”?

一直以来,在人们印象中,中医并不解剖,所以中国没有人体解剖学。直到近代西医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人才有了人体解剖学。

然而,大溪遗址古墓中的这一具尸骸,却颠覆了传统认知,难道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真掌握了初步的人体解剖学?

其实,大溪先民掌握的人体结构知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从史书记载来看,中国人早就掌握了基本的人体解剖学,只是现代中国人不愿相信罢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人体结构,中国人如何知道且命名五脏六腑,中医的针灸等又如何治病。

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可以从《山海经》中看到,大禹就是被解剖出来的。“帝令祝融杀鲸于羽郊,鲸复生禹”,这一记载对大禹出生语焉不详,但详细解释见下:

鲸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鲸死了三年不腐烂,于是天帝好奇,就给手下一把吴刀,让他解剖鲸。不想,破开鲸的肚子之后,却飞出一条黄龙,腾空而起,降而成“禹”。

除了证实解剖古已有之之外,还给人无数遐想,比如:鲸是不是女性(进而推测上古三皇五帝等都是女性,因为当时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这是不是破腹生子?

神话源于生活,尽管现实不会有“鲸”、“禹”这么神奇,但肯定有一定的生活依据。

实际上,不管5000年前大溪先民,或4000余年大禹时代,中国人到底是不是懂得人体解剖学,如今不能100%的确定,但在商朝时期,中国人肯定掌握了初步人体解剖,有甲骨文为证!

比如儿字,象征小儿头囱末合;孕字为人大腹之形,且有子在腹中;蛊字为肚子里有寄生虫的意思。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可以直观的反映古人的认知。显然,从儿字、孕字、蛊字等来看,不掌握一定的人体解剖,根本造不出来。更为关键的是,以今天眼光来看,甲骨文上的这些文字,非常符合人体实际情况。

比如,下图中的蛊字与儿字,就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古人必然有过人体解剖,不然不会如此形象的描绘。其中,儿字从左到右分别为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人体解剖学分为哪两种(正常人体解刨学和系统解刨学的区别)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广为人知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在《灵抠·经水篇》中,“解剖”两字最先出现。

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黄帝内经》中的《肠胃篇》、《经筋篇》、《骨度篇》、《脉度篇》等,都有讲述解剖学的专门文字,对人体骨骼、部位、血管、脏腑等,都有长度、重量、体积、容量的详细记载,甚至一些解剖学名称,至今还在使用,比如对五脏六腑的命名。

甚至《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诸血者,皆属于心”的观点,对血液与心脏的认识,与今天无异。诸如此类,令人惊叹。

司马迁在《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提到了一位上古神医俞附,非常精通人体解剖!

上古之时,医有俞附,治病不以汤液醴漉,镕石,挢引,案杬,毒熨,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这一段记载虽然神奇,但的确非常清晰,先割开皮肉,疏通经筋,按摩神经,接着拉开胸腹膜,抓起大网膜,最后洗浣肠胃,漱涤五脏。

当然,有学者怀疑,所谓上古神医俞附,很难证实,但通过这段记载,可能结合了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中国解剖知识。但不管如何,至少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一定的人体解剖学。

其实,即便精通人体解剖的扁鹊、华佗之后,宋朝也有过大规模的解剖活动(汉朝有过大规模人体解剖),只是鲜为人知罢了。

宋朝发达的医学和针灸铜人的出现,侧面反映出人体解剖学的兴盛。从史料中可知,宋朝有过《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等,涉及到五脏、腹腔、血管、消化、生殖等多个方面,解剖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在《难经》、《甲乙经》、《千金方》、《东斋纪事》、《梦溪笔谈》、《岩下放言》、《内外二景图》和《洗冤录》等著作中,还保留着诸多解剖学资料,证实了中国古人的辉煌成就。

显然,说中医不懂解剖的观点可以休也,说古代医生不懂科学验证的观点可以休也。

从中国古代辉煌的人体解剖学来看,大溪遗址这一具尸骸的悲惨遭遇,可以确定不是偶然,而是被人有意识处以刺中五脏六腑的惩罚,大溪先民早就掌握了初步人体解剖学。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这些解剖知识一代又一代流传,最终被后人验证、归类,记录在《黄帝内经》等医学书籍中。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中国人知道中医,却不知道中医也有辉煌的解剖知识。甚至如今还有一些学者提议取缔中医,荒谬之余又让人悲哀,这些顶尖的学者,对中医又了解多少?

三、请问是“解剖”还是“解刨”

解剖[jiě pōu]:

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灵枢经·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清孙诒让《周礼政要·考医》:“间或不验,则解剖肢体,以审其病之所在,而著其不瘉之状於册。“

对事理、思想等的剖析。

苏炳麟《文学说例》:“西方论理,要在解剖。”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要像总理那样:忘我无私,严于解剖自己。”

四、正常人体解刨学和系统解刨学的区别

纠正你的错误读音以至于“用拼音方法打不出正确的字来的问题。

解剖学的“剖”字的读音是pou,不是pao。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的科学,细分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运动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不同学科。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内的“系统”分别讲述有关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的某一个局部部位,从浅至深地讲述这个部位区域内各器官结构的毗邻关系。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讲述“正常”人体内结构的科学,与“病理解剖学”互相对应。

所以,《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个总名称。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28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