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茵陈图片(茵陈草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茵陈草和艾草的区别)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药企业 时间:2023/11/18 阅读:136 评论:0

一、茵陈是什么样的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来源】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药材及产销]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选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编辑本段]茵陈的传说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二、茵陈草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茵陈草和艾草的区别

茵陈草很多人都并不认得,在挑野菜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这里给大家看看茵陈草的图片,让大家知道茵陈草是长什么样子的。

茵陈草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1.茵陈草:

茵陈草又名:白蒿、蛇蒿草、龙蒿草、他力干 Tarragon原产地:欧洲,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及《抗肿瘤中草药》着载,茵陈以果穗精油含量较多,主要成分有B一旅烯、茵陈炔酮、茵陈原色酮、茵陈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湿热、退黄疽作用。长期饮用,保肝利胆,有直接阻碍肝胆系统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

有两种茵陈草,法国茵陈草和俄罗斯茵陈草,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前者花小,黄色或绿白色,下垂,极少充分开放;俄罗斯茵陈草开花,花没有香味。法国茵陈草比俄罗斯茵陈草更令人喜爱。常见的茵陈草为法国茵陈草,英文名French Tarragon,又叫德国茵陈草,

呈丛生状。地上茎直立,株高60-12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植株无毛,茎略呈木质,多分枝,分枝近直立。叶呈线形,细长,光滑,绿色,长约5厘米,叶片无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鲜罗勒似特殊草香,并带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获,适宜在温暖、阳光充足处生长。

2.艾草: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Vaniot),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茵陈草和艾草的区别

1.外观不同

茵陈草的枝叶大多是卷曲成团状的,颜色常为灰白色或灰绿色,表面有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质地很脆,易断;叶片呈1至3个羽状分裂,有卵形、倒披针形、条形等不同形态。

艾草的叶片厚度较大,常呈纸质状,表面有灰白色短绒毛和白色腺点、凹点等,叶片后面有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下端的叶子常呈近圆形、宽卵形,有羽状深裂,每裂片有2到3枚小裂齿。

2.味道不同

茵陈草有两种,法国茵陈草和俄罗斯茵陈草,前者花小,黄色或绿白色,下垂,极少充分开放;俄罗斯茵陈草开花,花没有香味。法国茵陈草比俄罗斯茵陈草更令人喜爱。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3.功效不同

正规茵陈图片(茵陈草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茵陈草和艾草的区别)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艾叶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主治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茵陈的作用与功效

1、清肝利胆

茵陈是一种能清肝利胆的中药材,它含有的香豆精和绿原酸以及咖啡酸等物质都是天然的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也能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数量,同时它也能提高肝功能,平时适量食用可以减少多种肝胆类疾病的发生。

2、抗菌消炎

茵陈中含有多种天然抗菌消炎成分,把它煎制以后这些成分的活性会明显提高,它们能消灭人体内的痢疾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还有大杨杆菌等多种致病菌,也能抑制皮肤真菌的活性,平时它不但能预防肠炎与痢疾还能减少多种皮肤病发生。

3、退烧平喘

茵陈这种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挥发油,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神经,具有明显的减弱退烧作用,平时可以用于人类发烧感冒的治疗,另外阴沉中还含有大量的香豆精,这种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气管,能让气管扩张,也能加快痰液排出,能让人们的呼吸更通畅,其平喘作用特别明显。

三、中药‘茵陈’是有什么功效的药材呢

茵陈:【摘录】《中国药典》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茵陈:【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茵陈:【本草备要】

通利湿热,治诸黄。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脾、胃)之湿热。

为治黄胆之君药(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桔色,汗如柏汁。亦有寒湿发黄、身熏黄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陈为主,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加附子、干姜,各随寒热治之)。又治伤寒时疾,狂热瘴疟,头痛头旋,女人瘕疝(皆湿热为病)。

茵陈:【药鉴】

气微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药也。治风湿寒热黄胆,及遍身发黄,小便不利。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黄也,栀子柏皮汤治燥黄也,此二药治阳黄也。又能治阴黄者。

茵陈:【中药大辞典】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

以上分别从几部药典中摘录出来关于茵陈的解释,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艾叶和茵陈外观的区别

区别:茵陈叶子小,气味小,艾叶叶片大,苦味较重。艾叶多皱缩,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被稀疏的绒毛和腺点,下表面有密集的灰白色丝状绒毛。茵陈,药材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绒毛,绵软如绒。质脆,易折断。

拓展资料:

艾叶: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茵陈: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27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