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热病是什么病(回归热会自愈吗)
一、“回归热”的名词解释。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
二、回归热名词解释
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认证。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
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但效价较低。
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不同菌株的抗原性不尽相同,在同一患者不同发热期中,所分离出的菌株抗原性也有差异。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感染性疾病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心力衰竭、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折叠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1.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L,或低于0.5x10/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正常值<1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应用激素后NBT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三、回归热有哪些表现
回归热是由一种称为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热,伴有全身的肌肉酸痛,可出现肝脾肿大、出血倾向和黄疸。因其发作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发热和退热往来回归,故称为回归热。回归热螺旋体喜欢潮湿温暖之处,对热和化学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因此,用化学消毒剂或煮沸的方法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在血凝块中于0℃时可以存活3个月之久。
四、什么是回归热
回归热是由一种称为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热,伴有全身的肌肉酸痛,可出现肝脾肿大、出血倾向和黄疸。因其发作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发热和退热往来回归,故称为回归热。回归热螺旋体喜欢潮湿温暖之处,对热和化学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因此,用化学消毒剂或煮沸的方法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在血凝块中于0℃时可以存活3个月之久。
回归热螺旋体存在于病人和鼠类的体内。病人体内的回归热螺旋体由虱进行传播,所致的回归热称为流行性回归热;鼠类体内的回归热螺旋体由蜱进行传播,所致的回归热称为地方性回归热。两种回归热感染后没有持久的免疫力,也就是说感染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感染,如流行性回归热的免疫力约维持2~6个月,过了这段时间后可被再感染;地方性回归热免疫力约维持1年。另外,两种回归热之间也无交叉免疫,就是说,感染了一种回归热后,还会感染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