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滋阴润燥,益肾补肝,中医宝库中的滋补佳品
地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以下是地黄的一些主要功效和作用:
1. 滋阴补肾: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补血养颜:地黄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症状。
3. 润肺止咳:地黄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痰少而粘等症状。
4. 降低血糖:地黄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5. 抗氧化、抗衰老: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
以下是地黄的食用方法:
1. 炖汤:将地黄与其他食材一起炖汤,如地黄炖鸡、地黄炖排骨等。地黄与肉类搭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滋阴补肾的功效。
2. 泡茶:将地黄切片或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地黄泡茶具有补血养颜、润肺止咳的功效。
3. 煮粥:将地黄与大米一起煮粥,如地黄粥。地黄粥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作为早餐食用。
4. 泡酒:将地黄切片或磨成粉末,与白酒一起浸泡,即可制成地黄酒。地黄酒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作为保健酒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地黄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萝卜、葱、蒜等食物同食,以免影响其功效。在使用地黄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效果。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给大家揭秘一种神奇的中药材——地黄!它不仅名字听起来有点神秘,而且功效和作用也是相当了得呢。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地黄的奥秘,看看它是如何成为中医宝库中的瑰宝的。
一、地黄:清热凉血,滋阴补肾的“神奇”药材
地黄,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它那独特的功效。地黄,又名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为传统中药之一。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滋阴补肾、凉血止血等功效。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二、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生津
地黄可以平衡身体的津液,使身体维持正常运转,治疗舌绛烦渴、内热消渴以及因肠燥引起的便秘。
2. 滋阴补肾
地黄归肾经,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
3. 凉血止血
地黄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宜热入营血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出血、吐血、鼻出血、咽喉肿痛等疾病患者食用。
4. 抗菌消炎
地黄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或者是增加抵抗能力,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
5. 美容养颜
地黄还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地黄也是别有好处的。
三、地黄的食用方法
地黄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药膳,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地黄的食用方法。
1. 地黄饮
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2. 八珍汤
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3. 首乌地黄粥
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 三才炖鸡汤
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5. 熟地茶
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6. 熟地酒
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四、地黄的禁忌
虽然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如此神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以下人群应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
1. 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者
2. 孕妇
3. 婴幼儿
地黄是一种具有丰富功效的中药材,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药膳。在食用地黄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以确保安全和效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地黄,为你的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