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示意图(督脉穴位)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疗百科 时间:2023/11/13 阅读:167 评论:0

一、督脉的穴位名称

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0.5寸,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

【主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

【类别】:督脉、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络穴

腰俞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癫狂,癫痫。②痔疾。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悬枢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

脊中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

中枢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

筋缩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

【主治】: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

至阳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灵台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疔疮。③咳嗽,脊背强痛。

神道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

【主治】: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强痛。

身柱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

陶道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头痛,脊强。

【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类别】: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

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督脉示意图(督脉穴位)

【作用】:熄风止痉,通络开窍,疏风活络。

【主治】:①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乏力。②聋哑。③中风,舌强不语,暴瘖。④癫狂痫。⑤后头痛,项强。⑥鼻衄。

【类别】:督脉与阳维交会穴

风府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类别】: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脑户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开窍止痉。

【主治】:①头晕,项强。②癫痫。

【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强间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晕,眩晕。②癫狂痫。③中风偏瘫。

穴位名称:后顶[经穴]

【定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③中风偏瘫。

后顶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症,烦心,失眠。

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类别】: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前顶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中风偏瘫,癫痫。

囟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④小儿惊痫。

上星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痛。②鼻渊,鼻衄。③癫狂。④中风偏瘫。

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

【主治】:①失眠,惊悸,痫症。②头痛,眩晕。③鼻渊。

【类别】:督脉、足太阳、阳明经交会穴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作用】:清热宣肺,宣通鼻窍,苏厥救逆。

【主治】:①昏迷,昏厥,新生儿窒息。②鼻塞、鼻衄、鼻渊、酒(查皮)鼻。③目胀痛,视物不清。④足跟痛。

水沟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作用】: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主治】:①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②癫狂、痫症。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类别】: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

兑端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作用】:清泻胃热,定惊止痛。

【主治】:①癫狂。②牙龈肿痛,口喎。

龈交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作用】:清热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急性腰痛。②痔疮出血、痔疾疼痛。③齿龈肿痛。④鼻渊。⑤癫狂。

二、督脉的准确位置图 督脉的作用和功能

1督脉的准确位置图

督脉与冲脉,任脉同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颈部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顶。

2督脉循行路线

第一支:下出会阴部,在尾骨端长强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沿脊柱上行,经向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先,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止于龈交穴。

3督脉的作用和功能

督脉是通行元气的载体和脏腑经脉的主控系统,是联络脏腑,协调表里,平衡阴阳的中心路线,督脉气盛,则能司其联络功能,元气得布,神气得用,脏腑见协调一致,则机体适应环境,对邪气有强大的抵抗力。

督脉管理一身阳气,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为阳脉之总纲,有总督,统领阳脉,调节阳经气血,主导一身阳气功能活动的作用;推按督脉能温肾壮阳,因此当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回阳”的功能。

4督脉上的常见病症

督脉一旦统领失职,不仅使阳经气血逆乱,失于调和,肾,脊髓,脑等脏器也会受累,并影响到全身阳气活动功能,出现以下症状:

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疾病,如头痛,头风,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此外还会发生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等。

三、督脉穴位 督脉循行图 督脉的位置 什么是督脉

督脉【循行】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3]《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注释】(无)【语译】 [1]督脉的循行,起始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络脉,分布外阴部,会合于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它的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而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部,与女子相同。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穿过肚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 [2]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沿着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顶,沿额下行到鼻柱。 [3]督脉别络,名长强,挟脊旁上项,散布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经,深入贯膂。实症,见脊强反折;虚症,见头重、震掉。取用其络穴。【附】《奇经八脉考》【循行】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功能】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督脉循身之背,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因为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它的脉气多与手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会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所以金代医家张洁古认为:督脉“为阳脉之都纲”即是此意。【病证】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亦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妇女子不育等证。据《针灸大全》载八脉八穴,后溪通于督脉,其主治证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

四、督脉穴位在哪部位

督脉的穴位当然在督脉上,而督脉的位置基本上在人体后背正中。

具体描述就是: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共28个穴位,详细位置参看:http://baike.baidu.com/view/97194.htm?fr=aladdin#5。

希望对你有用。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141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