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的别名叫什么(芥子)

安心医药 by:安心医药 分类:医疗百科 时间:2023/11/13 阅读:175 评论:0

一、芥子是什么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主治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

药材性状

1、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2、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饮片性状

1、芥子:同药材。

2、炒芥子:形如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二、芥子怎么读

芥子读作 jiè zǐ。

拓展: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子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1、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三、芥子是什么意思

芥子意思是种子中的世界。芥子一词来源于佛教用语须弥芥子,“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同时这个须弥山在佛教中极具意义,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

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而“芥子”是芥菜的种子,有白、黄、黑之品种。芥子,极其微小。“须弥芥子”,言偌大的须弥山纳于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精妙,无处不在。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四、芥子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摘要:芥子有什么作用和功效?芥子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常用于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等。但要注意中药芥子长时间吃有什么副作用和禁忌,据了解,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禁服。另外,芥子有白芥子和黄芥子之分,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芥子具有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的功效。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适用于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芥子的别名叫什么(芥子)

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芥子的药理研究

黑芥子苷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刺激剂,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

中药芥子的副作用

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内服过量可致呕吐。外敷一般不超过10~15毫米,时间过长,易起泡化脓。

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于皮肤,如果时间过久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发泡甚至化脓,此时即使停药,愈合也较慢,此因芥子油已被吸入皮肤,停药后仍继续发挥作用所致。芥子油对粘膜刺激性很强,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显的结膜水肿。小量芥子内服作调味剂,大量引起呕吐,更大量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区别

芥子为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两种芥子的临床功效基本一致,但白芥子的祛痰平喘作用强于黄芥子,黄芥子的毒性大于白芥子,因此白芥子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由于两者的外观性状相似,有不法商家把黄芥子用硫黄熏烤,冒充白芥子销售,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edou.net/140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