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高频电刀)
一、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高频电刀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单极和双极。在单极模式中,用一完整的电路来切割和凝固组织,该电路由高频电刀内的高频发生器、病人极板、接连导线和电极组成。在大多数的应用中,电流通过有效导线和电极穿过病人,再由病人极板及其导线返回高频电刀的发生器。
二、低温等离子电刀与普通高频电刀区别
1、分类不同
等离子刀是一种外科工具,以一条细小的高温喷气对着组织表面,能够同时切割和烧灼组织,在某些情况下能封闭直径达3毫米的血管。
高频电刀(高频手术器)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
2、切割原理不同
等离子刀刀尖内有一直流电弧,工作气体(氩或氦,或此两种气体的混合)通过电弧时,即由电能转变为热能,使气体离子化,温度升高。
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通过高阻抗的组织时,会在组织中产生热,导致组织气化或凝固。在电外科使用过程中,电阻从100欧姆到2000欧姆不等。
3、作用不同
等离子刀对于组织的作用与二氧化碳激光刀相似,都能切割和烧灼。激光是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能,而等离子刀是用高温喷气。
由于高频电刀可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在机械手术刀难以进入和实施的手术中得以普遍应用。
扩展资料:
根据高频手术器的功能及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多功能高频电刀: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电灼、双极电凝;
2、单极高频电刀: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电灼;
3、双极电凝器:双极电凝;
4、电灼器:单极电灼;
5、内窥镜专用高频发生器: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
6、高频氩气刀:具有氩气保护切割、氩弧喷射凝血;
7、多功能高频美容仪:具有点凝、点灼、超高频电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频电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离子刀
三、射频级高频电刀与普通高频电刀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是频率和波形不同,继而决定了工作原理和效果的不同。医用射频级高频电刀的工作频率为1.5MHz—6.0MHz,而常用的普通高频电刀的工作频率则为450KHz—650KHz。普通高频电刀切割时,需要施以一定的机械力,这样容易造成创面比较大;温度高,则造成组织碳化或蛋白质变性,伤口愈合时间长。主要应用在大手术中。射频级高频电刀,其工作原理是电极工作端输出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不是电流),一般高于1.5MHz(例如格瑞朗博公司产品的频率是4MHz),通过电极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由于细胞内含有大量水分子(水分子为极性分子,受电磁波影响),在这个局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快速振荡,撞击细胞壁使之破裂,从而达到切割或止血的目的。射频没有电流,因此不需要负极板,但仍然需要中性极板与电极之间形成电磁波,只是电极板不需要与人体直接接触。可以隔着布单或衣服放置,也可远离手术区域。
四、高频电刀是什么
要想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它们的电学特征来讲起。下面将从电凝与电切两种工作模式的电压、波形、频率等来具体解释,先看图:
上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单极电凝模式与电切模式波形的区别。电切波形类似一个频率很高的正弦波形,其峰电压在每个周期内都非常恒定,大约固定在6000V左右。而电凝波形与电切明显不同,在一个周期内它的电压在通电起始时电压很高,在6000V-7000V之间,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电压逐渐减小直至到零,是峰电压逐渐衰减的一个波形。而且从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电凝模式的频率比电切模式低多了。从图上我们还能看出:两种模式中,电切波形的"曲线下面积"(即产生的热量Q)比电凝模式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电切模式虽然电压略低,但是频率高,产热能力大;电凝模式虽然电压相对高,但是频率低,产热能力小。这是这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
当我们使用高频的电刀时,电流可以在接触部位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来不及向外传递,而在局部产生极高的温度。如前文分析,电切效果的产热能力要比电凝大得多,所以局部温度也会比电凝要高。电切模式下,这种高温会使细胞组织汽化从而使组织分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切"效果,通俗理解就是"烧成灰,烧没了"。而电凝模式下,瞬间产生的热量大为减少,温度也相对较低,不足以使组织汽化而仅仅产生烫伤、烧灼的效果,即"电凝"的效果,通俗理解就是"烧熟了,烧糊了"。
所以,两种模式哪一种对组织的损伤更大呢?当然是电切模式,都烧成灰、烧没了……